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尼莎帕提亚要塞(Parthian Fortresses of Nisa)由新旧两组台形遗址构成,展示了帕提亚王国最早和最重要的城市遗址。帕提亚王国是公元前3世纪中期至公元3世纪的大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这里几乎从未遭到破坏,将古代文明的发掘遗址保存下来,并巧妙地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希腊及西罗马元素结合起来。这处遗址还包括被称为新尼莎(New Nisa)的古代城镇。
老尼莎(Old Nisa)是占地14公顷的台形土墩,形状为不规则的五边形,四周是建有40多个矩形塔台的防御土墙,与各个墙角侧面相接的是坚固的棱堡。占地25公顷的新尼莎四周是高达9米的围墙,有两个入口。坐落在重要的商业和战略枢纽交叉路口的尼莎考古遗址,生动地展现了中亚和地中海地区对大国文化影响之间的互动,在充当东西方、南北方之间重要的通讯和贸易中心的同时阻挡了罗马的扩张。这一遗址见证了帝国的重要性、财富和文化。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30%。石见银山遗迹是一组山脉,海拔600米,被深深的河谷截断,以大型矿藏、熔岩和优美的地貌为主,是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矿山遗址。通过运用尖端技术提炼出来的优质白银和开采到的大量白银,大大促进了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日本白银和黄金的大规模生产。
石见银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份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历代的掌控者都很注意四周环境,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森林地貌。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Gobustan Rock Art Cultural Landscape)有超过60万件5千至2万年前的岩石绘画,描写的内容包括描述史前人类、动物战争、宗教舞蹈、斗牛、赛艇、持矛战士、骆驼商队、太阳与星星。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包括三个部分,位于阿塞拜疆中部荒漠地区横空突起的岩石高原,这里蕴藏着近6000幅精美雕刻,让人们看到了4000年前的岩石艺术。在这里还发现了居住地和墓葬的遗存,表明人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的湿润时期曾经在此地大量定居,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中世纪。遗产占地537公顷,是范围更大的戈布斯坦保护区的一部分。
洛佩──奥坎德生态系统与文化遗迹景观(Ecosystem and Relict Cultural Landscape of Lopé-Okanda)展示了保护完好的茂密热带雨林与残余热带草原环境之间的奇妙接合,这里的物种丰富,包括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该遗址展现了生物及其栖息地适应冰川后期气候变化的生态和生物进程。这里还保留了在过去1.5万年热带雨林-草原过渡期生物进化的记录。
洛佩国家公园占地面积5360平方公里,位于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东南约350公里处的加蓬心脏地带,北临奥果韦河东接奥夫埃河,1946年成为该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该森林公园几乎恰好位于赤道上,为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的混合生态系统。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大学城的核心校区(Central University City Campus of the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UNAM))集中了校舍、体育设施和开阔地,建于1949年至1952年,60多名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参与了这项工程。校园具备突出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获得广泛赞许,并跻身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原则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纵观全球,能够全面落实这些原则的建筑工程为数寥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大学城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为了把“墨国大”分散在首都各处的多所院校集中起来,“墨国大”核心校区——加拉加斯大学城破土动工。这项工程改造了墨西哥城南部山谷火山熔岩的面貌。60余名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用三年时间联手完成了700万平方米新校园的设计建造。至1970年,又增加了两座新城,分别用于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从这里进入墨国大校园,草坪很漂亮。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创建于1551年,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该大学还是墨西哥最大的公立大学。它能提供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上百种课程,有30万名学生,25000名教师。
殷墟(Yin Xu)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殷墟街景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Sichuan Giant Panda Sanctuaries - Wolong, Mt Siguniang and Jiajin Mountains)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面积9245平方公里。它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
中国的大熊猫总数接近1600只。这里亦是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濒危物种栖息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的环境与第三纪的热带雨林相似。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于2006年7月12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专家认为,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将有助于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现象,扩大熊猫的基因库,也将为今后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幼年大熊猫别墅
塞维尔铜矿城(Sewell Mining Town)建于20世纪早期,是布瑞登铜业公司(the Braden Copper company)在厄尔特尼恩特(El Teniente)这一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中为工人修建的工房。在巅峰时期,塞维尔拥有15000名居民,但在20世纪70年代小镇的大部分都被废弃了。小镇沿着从火车站升起的庞大的中心阶梯而建,地势非常陡峭,轮式车辆根本无法抵达。
沿街建筑是由原木搭建的,通常漆成鲜艳的绿色、黄色、红色和蓝色。这些房屋由美国设计,其中大多数是按照美国19世纪的风格建造的,但是其他建筑,如工艺学校(1936年)则是现代主义灵感的产物。塞维尔是20世纪唯一一座为全年度使用而在山区建造的大规模工业采矿住区。智利早在一八六九年就是世界上第一大产铜国,年产五万多吨,可满足世界消费量的百分之六十。
马尔佩洛岛动植物保护区(Malpelo Fauna and Flora Sanctuary)陆地面积0.35平方千米。这一地区除一个由哥伦比亚陆军设立的小型军事哨所以外,并无他人居住。1986年,岛内设立马尔佩洛动植物保护区,主要致力于保护植物和野生鸟类。该遗址距哥伦比亚海岸约506公里,包括马尔佩洛岛(350公顷)和周围海洋环境(857150公顷)。
这一巨大的海洋公园是热带东太平洋最大的禁渔区,为国际濒危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是多种主要食物的来源,因而滋养了大量各种海洋生物。这里尤其是鲨鱼、石斑鱼和尖嘴鱼的聚居区,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确定可以看见深水短鼻粗齿鲨的地方。陡峭的崖壁与自然景观瑰丽多彩的洞穴使这里成为公认的世界顶级跳水胜地之一。
由于临近海水的地方被岩石包围,从大海上看,马尔佩洛岛就像一块凸起的大石头。马尔佩洛岛被人们认为可能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热点,主要由枕状熔岩、火山角砾岩和第三纪玄武岩组成。乍一看,似乎岛上缺乏植被,十分荒芜,但实际存在的海鸟粪可以帮助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一些灌木植物存活。
孔多阿岩画遗址(Kondoa Rock-Art Sites)位于马塞陡坡的东方斜面上,毗邻东非大裂谷,是一处自然的岩石庇护所。该地突出的沉积岩地层由地壳断层所分割,而那些垂直的平面则在近2000年来成为岩石绘画的区域。在面积超过23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已发现150多处孔多阿特征的岩画群,其中有大量高品质、高艺术性、系列化的岩画,系统性地记录了孔多阿人从采猎饮食生活走向农牧经济的轨迹。部份岩画群被推测与居民的生活信仰、祭典传统和宇宙观相关。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直立岩壁和岩洞,成为曾经栖息在那里的人们在上下二千年中用岩画形式记录和展示其生活及信仰的载体。当地人现在仍有到其中某些岩画群顶礼膜拜、避邪祈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