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方芽-科邦国家公园(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占地85754公顷,于2003年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扩展后,该遗产地面积将达到126236公顷(同比增长46%)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欣纳姆侬自然保护区(Hin Namno Nature Reserve)相接。公园内有喀斯特高原地貌与热带雨林,多样化的地质特征和壮观的风貌,还有众多岩洞和地下河流。
这里有为数众多的特有物种,体现了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该遗产地的扩展保护了一套更完整的生态系统,为该地区的汇水盆地提供了额外的保护,这些盆地对保护当地喀斯特地貌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awi)建造于帖木儿时期,即公元1389年至1405年。就是从这座未完工的建筑中,波斯高明的建筑者们试验了各种建筑方法,后来使用到了帖木儿王国都城撒马尔罕的建造中。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1103年出生,是10世纪初活跃于此的宗教圣人,伊斯兰苏菲教派的创始人。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建筑水平高超,堪称700年前的大制作。现存的陵墓则由当时统治中亚地区的帖木儿所造。帖木儿去世前,陵墓尚未完工,建筑的正立面未镶上瓷砖,甚至还保留了尚未卸下的木桩鹰架。现在看到的陵墓是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死后233年,在贴木尔的命令下重新建造的。
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一个巨大,长方形的有入口和圆屋顶的建筑物。测量其地基465米宽,655米长,外墙的厚度为1.8到2米,中心寝室的墙厚达3米。陵墓拥有无数的入口和大量的圆屋顶,35多间房间围绕在中心寝室的周围,各有用途。建造陵墓大厅的材料是一种表面光洁如玻璃的炼砖,其纯度令人惊叹。主厅是个直径18米的圆形拱顶,并藏有重达2000公斤、用来盛宗教圣水的大铁盘。
马托博山(Matobo Hills)是世界上史前岩画艺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这种形式记录了史前文化以及大约距今25000年前非洲的历史。这个多岩画地区有大量的绘画艺术形式,但是这些绘画遭受了人为的破坏,这种破坏比风化造成的破坏严重得多。马托搏地区因为拥有大量优质的石器古代的岩画艺术而闻名遐迩。
居住在马托搏山的人类至少有40000年历史。这种长期居住史的证据来源于人类在山里挖掘山洞和岩画山洞时形成的较厚的碎石层。马托博地区具有最丰富的岩石地貌。这些巨石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石洞,从石器时代早期直到较近的历史时期,断断续续一直与人类居所存在很大联系。这些巨石是岩画艺术的汇聚地。其中恩斯瓦图吉洞(Nswatugi Bushman Paintings)、班巴塔洞(Bamata Caves)和Pomongwe Cave等是较重要的。
马蓬古布韦文化景观(Mapungubwe Cultural Landscape)现在幸存的是几乎完整无损的宫殿遗址和依此而建的居留地以及两处早期的首都遗址。而这一切都为我们提供了约400年中那里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发展的一幅无与伦比的图画。与其他的西方社会一样,马蓬古布韦在13世纪的时候开始衰落。在大约1250年的时候马蓬古布韦山丘被遗弃。
马蓬古布韦遗址是一座平顶山丘,从靠近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边境的南非北方省的河谷地带突兀崛起,简直是浑然天成的要塞,四边是几乎垂直的峭壁,人们只能通过一道狭窄的裂缝才能攀登上去。马蓬古布韦铁器时代遗址是南部非洲最为人知铁器时代遗址之一。他们代表马蓬古布韦的铁器时代文化,这一地区的文化存在于公元1000年与1300年之间。
考古发现,马蓬古布韦的统治者将自己同普通人分离开,马蓬古布韦山丘事实上是一个精英聚居的地方。没有畜牧业,只被一些石头的围墙保护和隔离着。这种与山脚下的普通的人隔离被认为是表明他们与普通人之间身份与地位的差距。
特热比奇犹太社区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Jewish Quarter and St Procopius' Basilica in Třebíč)这里的犹太区、古老的犹太墓地和圣普罗皮乌斯大教堂表明,从中世纪到20世纪犹太教与基督教文化一直共生共存。这里始建于公元12世纪,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23幢风格各异的房子至今仍保存完好。
特热比奇市的犹太人不能在基督教区居住。于是他们便开始在伊赫拉瓦河左岸定居,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扎莫斯基犹太人居住区。犹太人与基督教徒就这样一直分开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地的犹太人被押送去了集中营。特热比奇市的犹太区在二战之后便完全消亡了。
犹太区最典型的就是那幽深的窄巷,公共通道和走廊,以及一片欧洲最大的犹太墓地之一。墓地里二千多块形状各异布满苔藓的石头墓碑更加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罗马式圣普罗科皮乌斯教堂,从一个半圆形的大门进入教堂里美丽的柱廊大堂,这里也被称作天堂之门。
詹姆斯岛及附近区域(Kunta Kinteh Island and Related Sites)是欧洲在冈比亚的第一个桥头堡。岛上有詹姆斯要塞的遗址,它先是成为英国的象牙和黄金贸易据点,后来又成为奴隶贸易的据点。詹姆斯岛及附近区域与奴隶贸易的开始及废除有着密切关系,这里还是早期伸向非洲大陆内陆的重要通道。
1695年之后该岛先后几次被法国占领,遭受几次破坏、爆炸,1698年进行重建,1703年遭一场大火后进行了修缮。之后这里又发生英国驻军的哗变、该岛被废弃、及几次重建。1829年 被彻底放弃军事用途。目前早已被冈比亚政府开发成游览景点,它见证了奴隶买卖从兴起至废止的全过程。遗产点包括詹姆斯岛和冈比亚河口北岸的六处要塞遗址。
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Historic Quarter of the Seaport City of Valparaíso)既处在一个地球板块漂移所形成的地理断层上,又完整地保留着世界海运变迁所留下的历史断层。始建于1536年,曾经是太平洋东岸最繁忙的港口城市,九十年前的它突然沉寂。在瓦尔帕莱索老城,几乎没有平地,山直接连到海。瓦城的建筑,也就不得不沿山而建。由于山势陡峭,基本上每一家的屋顶,正好与他们邻居的地基持平。
瓦尔帕莱索殖民城市是19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城市发展和建筑发展的典范。整座城市象坐落在阶梯式剧场中,呈盆状。城中特色之一在于一种特别的通工具:轨道式缆车。这种缆车介于电梯和铁路机车之间。它们像电梯一样靠缆索牵引上下;又像列车车厢一样有车轮和铁轨。它们的铁轨大多呈30度以上的倾斜。如今,该城尚有15部缆车在正常运行。这个就是缆车。这是1846年建造的教堂:San Francisco Church
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地区(Gebel Barkal and the Sites of the Napatan Region)5个考古遗址,分布在尼罗河河谷方圆60多公里的区域内,是库施第二王国纳巴塔文化(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270年)和麦罗埃文化(公元前270年到公元350年)的历史见证。
博尔戈尔山(Jebel Barkal),这座一百多米高的沙漠中的孤山,在努比亚人的心目中,这是一座圣山,库施王国的北部都城和祭祀中心纳巴特就建在山下。在孤峰的顶上还保存着库施法老塔哈卡(公元前690-前664年在位)一座建筑的遗迹。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在山前曾经建有大量神庙、王宫和其他建筑。
这些金字塔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这一带有20多座,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它们显得低矮的多但最高的也有数十米,而且相互间距离也很近,这些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里边都用沙子和碎石填充,2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他们表面风化,部分倾塌。
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Franciscan Missions in the Sierra Gorda of Querétaro)谢拉戈达的5座圣方济会修道院建于公元18世纪中期,它是基督徒最后传入墨西哥中部地区时建立的,同时,它也是基督教在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田纳西州传播的重要证据。教堂装饰华丽的外观展示了传教士与当地人非凡的创造力,教堂周围的乡村聚居地则保留着它们本身的地方特色。
在何尔潘、康卡、兰达、提拉科和坦可约五所镇子上的这几座教堂,展示了18世纪西班牙巴洛克式的螺旋、天主教的圣象和精美的钟楼所能带给人们的愉悦。当地人还将蹦蹦跳跳的野兔、圆月、螺旋形的石花连同它们的宇宙观以及来自基督教的神灵们一起雕刻在墙壁上,验证了教堂的建造过程。Mision Santa maria、Misión Francisca De Tancoyol、Misión San Francisco De Tilaco、Misión Concá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向世人展示了从公元1世纪至13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佛教艺术的干达拉流派兼收并蓄了各种文化影响。这一地区汇集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庙宇,以及伊斯兰教时期的防御建筑。
巴米扬山谷因丰富的佛教洞窟遗址及洞中高达53米的石雕佛像而与中国的敦煌石窟、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同被列为三佛教艺术最珍贵的遗产地,是希腊式佛教艺术的一个经典作品。
屹立在巴米扬石窟群中的这两座大佛,一尊凿造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因雕凿在巴米扬河谷边山崖面南的断崖上,故被称为“巴米扬大佛”。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
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大佛(第一是四川省乐山大佛,高71米、第二大是山西省蒙山大佛,高63米。蒙山大佛在这里),2001年3月12日,大佛遭到了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爆炸声持续了三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