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喜欢这个小玩意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巴干达国王们的卡苏比陵(Tombs of Buganda Kings at Kasubi)建成于1882年,1884年以后成为皇家墓地。穹隆屋顶的陵墓主建筑内有四位皇室成员的墓,都呈圆形。卡苏比陵是最原始材料建筑的典范,主要由树木、稻草、芦杆、 篱笆条等材料建成。
卡苏比王陵四周环绕着用非洲大象草编织的篱笆,大象草全部倒置斜插,表示院内主人已不在人世。陵地内有7座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草房。最大的一座高约10米,底面直径15米,这里埋葬着布干达王国的最后4个国王,被布干达人视为圣地。
王陵庭院两侧的4座草房原是王后和妃嫔居住的宫室。在布干达王国,国王拥有许多妻妾。因为他要从每个氏族中至少选择一个女子作为嫔妃。不过,往往只有出身于本氏族的嫔妃所生的儿子才会被选举为国王的继承人。漫步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处在文化十字路口的撒马尔罕城(Samarkand – Crossroad of Cultures)位于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这里是当年中国通向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的必经之地,是世界多元文化交汇的大熔炉,它建于公元前7世纪,在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的贴木尔王朝时期得到了重要发展。
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发生战争,阿拉伯人战胜了唐朝军队,在俘虏中发现了几个从军的造纸工匠,于是在撒马尔罕建立了造纸厂,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源自中国的造纸术后迅速传到叙利亚、埃及、西班牙和意大利、法国及北欧、美洲大陆和澳洲等地。
撒马尔罕有2500多年历史,城内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如兀鲁伯天文台(Ulugh Beg Observatory)、和建于15世纪的帖木尔家族陵墓(Gur-e-Amir)、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Bibi-Khanym Mosque)、11-15世纪中亚最大的“不死之王”陵墓建筑群(Shah-i-Zinda)等。
索尔泰尔(Saltaire)是一个建造于19世纪中期的古镇,有整洁的小区,清澈的河流,雅致的庭园。镇北部是一个巨大的工厂,简直如同宫殿一般,人称工业之宫,是19世纪全世界最大的工厂。它的上头还有一个高大的钟楼,看上去像是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那个大钟楼的翻版。
1851年到1876年,索尔特在25英亩的土地上创建了一个拥有22条街道、77所房舍和45所救济院的典范城镇,1853年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又在镇上建成了一个大纺织厂。这个大纺织厂拥有14座锅炉,为4个蒸汽机提供动力,带动1200架纺织机,每天生产30码布。
1892年索尔特停止了自己的生意,而索尔泰尔也逐渐开始衰落,只保留下昔日乐园的一角,艰难的维持着,最终难逃那些蓄意破坏者的黑手。大约1个世纪之后,一个和索尔特有着同样思想的资本家约翰森怀着恢复其昔日兴盛的唯一目的买下了索尔泰尔。我们现在看到的索尔泰尔就是他买下后经过整修,恢复原貌的新索尔泰尔。
安布希曼加的皇家蓝山行宫(Royal Hill of Ambohimanga)由皇城、皇家墓地和一组祭祀建筑群组成。在过去的500年里,蓝山行宫一直是举行宗教仪式和祭祀的地方,同强烈的民族情感联系在一起。蓝山也一直是马达加斯加和世界各地朝圣者前往朝拜的地方。有记载的马达加斯加岛历史始于公元7世纪,住民的祖先是来自印尼的婆罗洲。
几个世纪以来,记录了梅里纳王国历史的安布希曼加皇家蓝山行宫,由安德里亚南普伊奈梅里纳国王所建,是他1788-1810年执政时的宫殿。是马达加斯加现存唯一最古老而又较为完整的王宫。王宫为木质结构,建筑在石砌的台基上,长约7米,宽6米,屋顶由一根10米长黄檀木支撑,双层黄檀木板为壁,每块板宽40到45厘米,厚7厘米,共计110余块木板。
护城沟周长2500米,围墙有7个隘口,每个隘口都修了石结构城门。现存比较完好的是东面的安巴图米桑加纳城门。城门上端建有圆草顶、红墙壁的瞭望亭。城门为单独一块圆石板,直径4.5米,厚0.3米,晨开夜闭,每次开关都必须几十人推滚。
拉穆古镇(Lamu Old Town)是肯尼亚最古老的居住城镇,是东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斯瓦希里人聚居地,用珊瑚石和红树林木材建造而成,以简朴的结构为特色,并仍然保持着它的传统作用。拉穆看起来像是一个在几乎停滞不前的地方。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它的物理外貌及特征变化很小。狭窄曲折的街道只能供步行者或者是驴子来往。人口几乎全是穆斯林。
这个镇是从索马里到莫桑比克这些斯瓦希里最原始的殖民地中之一。从狂暴的葡萄牙入侵到后来17世纪的阿曼统治,它一直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直到20世纪初拉穆的经济一直是以奴隶为基础。当1907年奴隶制取消以后,这个岛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直到最近随着游客的进入才使它的经济获得了新生。
吉马良斯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Guimarães)是一座始建于4世纪的仅有1万多人的小城。古镇中各个类型的建筑向世人讲述着公元15世纪至19世纪葡萄牙建筑的发展史。吉马良斯历史久远,早在葡萄牙建国之前吉马良斯就已经有了一座罗马教堂,教堂里保存下来的壁画是葡萄牙中世纪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物。位于基马拉斯的一道城墙,上方写有葡萄牙文“葡萄牙在这里诞生”。
布拉干萨公爵府(Palace of the Dukes of Braganca)建于1420年,是根据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旨意建造,其风格受诺曼底式建筑的影响。它曾是国王的寝宫,现为博物馆,见证了吉马朗伊什的千年沧桑。用街景可以进去浏览一大片区域。吉马良斯堡 (Castelo de Guimarães)建于10世纪,用于保护布拉甘萨宫以及周围的僧侣免受诺曼人和摩尔人的侵扰。从这里可以进入阿丰索·恩里克斯体育场里面
新锡德尔湖与费尔特湖地区文化景观(Fertö / Neusiedlersee Cultural Landscape)是奥地利东部和匈牙利西北部之间的湖泊,也是欧洲内陆最大的平原湖。湖面海拔113米,面积323平方公里,平均深1.5米,横跨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八千年以来一直是多种文化的汇集地,湖区周围奇异的乡村建筑和几座18和19世纪的宫殿为该地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埃斯特哈希宫殿(Eszterháza)是位于匈牙利城市费尔特德的一座宫殿,有匈牙利的凡尔赛宫之称,用街景可以一直走到宫殿里面。
鲁斯特(Rust)是植物生长期间日照天数最多的地方。在鲁斯特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年历史,早在1524年,这个地方特产的葡萄酒已十分闻名。爱斯特哈泽宫殿(Esterházy Palace)是布尔根兰州保存最完善的贵族建筑。这座城堡在17、18和19世纪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和整修。
扎沃尔和思维得尼加的和平教堂(Churches of Peace in Jawor and Świdnica)是欧洲最大的木制结构宗教建筑,始建于17世纪中期的原西里西亚,当时正值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签订之后宗教运动兴起之时。由于受到物质和政治上的压制,和平教堂宣布接受人们对于宗教自由的要求,表达了路德教派的思想,这在当时以天主教为主的地区是很少见的。
“三十年战争”(1618-1648)以西里西亚新教徒的失败而告终,他们失去了全部教堂的所有权。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协议,他们只被允许建造三座教堂,其中分别位于扎沃尔和思维得尼加的两座教堂幸存至今。在思维得尼加的教堂可容纳7500人,而扎沃尔的教堂则可以容纳 6000人,而第三个教堂在十八世纪就被毁了。从这条路进去可以走到教堂旁
Church of Peace in Świdnica 这些建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新教徒的木构教堂可以证明了在西里西亚地区天主教徒哈普斯堡皇帝容忍新教的异常行为。这些建筑物是在皇帝强迫下开始建造的。皇帝为这个建筑制定了许多规定,教堂的外观不突出,它们没有塔,没有钟。这就是为什么它从外观上没有影响力的原因,但它们的内部弥补了它的不足。鼠标放在门下位置,出现椭圆时点一下就可进去
塞拉多保护区: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和艾玛斯国家公园(Cerrado Protected Areas: Chapada dos Veadeiros and Emas National Parks)由两个部分组成,保护区内包含动植物及其主要栖息地,这些使得塞拉多成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多样性的热带生态系统之一。千百年来,这片区域在气候变化时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庇护。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中,这里对保持塞拉多地区生物多样性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艾玛斯国家公园是唯一新热带区的保护区,这里随处可见各种巨大的动物。这里的生活是塞拉多特有的,同时也是塞拉多上游部分的高价值。艾玛斯国家公园的岩石多数是花岗石。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和艾玛斯国家公园共有84种爬行动物,其中25种是两者都有的。
中斯霍特特阿兰山脉(Central Sikhote-Alin)又称希霍特-阿林山脉、老爷岭、内兴安岭。纵贯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长约1200公里,宽200-250公里。老爷岭陨石是在1947年坠落在中斯霍特特阿兰山脉的陨石,这批坠落陨石的总量是最近的历史中最大的。整个世界遗产面积1631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保护区面积3985平方公里。
中斯霍特特阿兰山脉是地球上温带地区最独特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北方针叶林特有的物种如驯鹿和棕熊与热带物种如远东豹、东北虎和亚洲黑熊共存。这里最老的树是一株树龄一千年左右的紫杉。中斯霍特特阿兰山脉的动物也是非常多的,像老虎、喜马拉雅熊、山猫、棕熊等,其中也不乏一些珍奇的动物,例如阿穆尔虎(东北虎)。